降低配电干式变压器线损的措施
降低配电网干式变压器线损的措施作者:匿名2012/5/31 933604533605
渠道:关键词:降低干式变压器线损的途径在于建设和改造线路多、配电点多、容量小、半径短、多回路的配电网。
(1)优化网络结构
从降损节能角度考虑电网布局,关键是合理选择供电半径,控制较长电气距离。供电半径应根据负荷分布和电压降来选择,以便检查损耗。在规划和设计中,应考虑长期负荷增长的需要。一般压降不超过线路额定电压的5%,每条出线的传输功率一般不超过2000kVA。如果太大,要考虑增加出线数量或者增加配电点。作为配电线路,其绝大部分功率损耗在干线上。降低干线上的功率损耗是降低功率损耗和节能的主要方向。降低干线的电压降也可以提高整条线路的电压质量。降低干线区段技术损耗的方法有多种,如增加导线截面积、提前调车、转移负荷等。增加导线截面积是降低干线损耗的一项切实可行且立竿见影的技术措施,但在实施中应进行经济核算,避免因资金回收期长而造成的经济不合理。
根据多配电、小容量、短半径、多回路的要求,根据负荷分布对现有配电网进行优化更新,科学合理选择供电半径,控制较长电气距离。根据10kV配电线路长度小于15km,0.4kV输电线路长度小于0.5km的原则,从节能降损的角度考虑电网布局,应校核线损指标,线损指标控制在2%(110kV)、3%(35kV)、5%(10kV)。否则,应采取技术降损措施,如提前调车、转移负荷、加密配电点、增加出线数量、合理设置站区、调整配电变压器位置、加厚导线截面等。
(2)采用新型节能干式变压器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适应农村电网季节性强、负荷波动大的特点,35kV变电站应采用两台主变压器并联运行。两台主变压器的切换应根据临界负荷确定,主变压器应强调经济运行,以减少主变压器的损耗。当变化的负载小于临界负载时,拆除一台主变压器是经济的,而当变化的负载大于临界负载时,运行两台主变压器更经济。10kV配电干式变压器的损耗在配电网损耗中占很大比例。公共干式变压器运行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不合理和安装位置不当,特别是农村电力负荷季节性强、峰谷差大、年利用小时数低、闲置时间长、管理不善。因此,合理选择和调整公共变压器的容量,提高公共变压器的平均负荷率,是农村电网降损节能的重要内容。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淘汰和更换一批高能耗干式变压器。提高电压质量、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增加导线截面等措施。可以降低配电干式变压器的线损。
所以,先先要强制淘汰网络中使用的1000多台高能干式变压器;其次,应合理选择干式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强调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特别是在电力负荷季节性强的农村地区,更应重视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 #p#分页标题#e#
按原线损率7%衡量,可分别降低7.17.35%=12个百分点和7.24.38%=17个百分点,降损效果相当明显。
(3)提高电源电压等级:
提高电压等级是根据负载情况将运行电压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正确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控制在额定值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当旺季、高峰负荷和变损占线损比例较大时,应适当提高电压,使其接近上限;当空闲季节、低谷负荷、定损占线损比例较大时,可适当降低电压,使其接近下限。这个目标可以通过无功功率补偿或调节干式变压器的抽头来实现。
(4)无功补偿的合理配置:
1.无功补偿原则:为了实现电网无功补偿的较佳综合效益,应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局部平衡等原则。只有采用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模式,才能获得较佳的综合效果。
2.无功补偿的重点是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结合。降损主要结合调压。输电网补偿与配电网补偿相结合。供电部门对用户进行补偿和补偿,以当地平衡为主。
3.无功功率补偿标准。工业有高压电源,用户有有载调压设备,功率因数在0.95以上;其他工业用户的功率因数在0.90以上;农业用户的功率因数在0.80以上;我们以地方补偿为例。
设cos1=0.6 ~ 0.89,cos 2=0.9,
根据公式:Q=P*(tg 1- tg 2)。
根据该公式,当功率因数从0.75增加到0.9时,可变损耗可以减少30%
.56%,如果原线路线损率为10%,则可以降低10% 30.56%=3.06%,降损效果非常明显。tg 1、tg 2 补偿前后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5)淘汰旧表
更换DD28、DT8、DS8系列电能表为新型宽幅度电能表,对于动力用户,合理选择配置电流互感器,提高计量准确度,减少电能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