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三相干式变压器接线组别标号的简单方法
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电力负荷的快速增加,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双电源建设越来越多。变电站双电源同侧相角的判断将直接影响电网运行方式的调度。电网运行中的相角变化是由干式变压器接线组引起的,干式变压器接线组的标志是代表干式变压器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电动势相位差的标志。因此,从事高低压电网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技术人员有必要快速、准确地确定干式变压器的接线组别标签。1.干式变压器接线组标号的常用确定方法:干式变压器接线组标号的确定通常采用际上规定的时钟记数法,即把一次绕组线电动势矢量EAB看作时钟固定指针的“12”位置,把二次绕组电动势矢量Eab看作时针指向时钟的数字,即为三相干式变压器接线组的标号。下面以Yy0为例,说明确定连接组标签的具体步骤。分别画出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接线图(见图1(a))。绘图时注意同一芯柱上下绕组对中,找到同一芯柱上绕组感应电动势的同极性端。详情请访问:输配电设备网
图YY0接线组根据一次接线画出一次绕组的电势矢量图。根据二次接线,画出以A和A(见图1(b))为等电位点的二次绕组电位矢量图。找出一、二次绕组电动势矢量图中线性电动势对应的相位差。也就是说,Eab作为时钟的分针固定在“12”位置,Eab作为时针所指的数字是干式变压器的连接组号(Eab指图1中的“12”,通常用“0”表示)。连接组的组成:一次侧连接和二次侧连接的组号。因此,图1中的连接组是Yy0。使用这种方法,每个接线组都要绘制一次侧接线和二次侧接线对应的电势矢量图,繁琐且容易出错,很难掌握,尤其是对于从事变电站操作的工作人员来说。作者对所有的连接群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总结出一种不用画矢量图就能确定连接群标号的简单方法。2干式变压器中各电动势矢量的相位变化规律三相干式变压器的接线组别由际上规定的方法确定。关键步骤是画出一、二次绕组的电动势矢量图,求出一、二次绕组对应的线性电动势的相位差。由于三相干式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三相干式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电动势矢量的相位变化和相位差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三相干式变压器同侧(一次侧或二次侧)的电动势相位相差120。同一铁芯柱上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电动势或者同相,相差0,或者反相,相差180(如图1Y0所示)。由势向量组成的三角形无论怎么连接都是等边三角形。高压绕组线电势EAB和相应的低压绕组线电势Eab之间的相位差总是30的整数倍。3干式变压器接线组的变化规律三相干式变压器的基本接线包括星形接线(一次侧用符号“Y”表示,二次侧用符号“Y”表示)和三角形接线(一次侧用符号“D”表示,二次侧用符号“D”表示)。pr有四种接线组合 #p#分页标题#e#
图2 Yd11连接到第二组。当一次侧和二次侧接线相同,标记相同,极性相同时,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对应的线电位相差为0。连接组的标签为“0”,如Yy0。当一次侧和二次侧接线相同,标注极性相同时,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对应的电位相差180,接线组的标号应为“6”(YY6)。第三,在一次接线、标记、极性固定的情况下,二次绕组三相出线标记按相序移动一次,相当于二次相电动势顺时针旋转120。连接组在原标记上加“4”,例如“0 4”时,标记为“4”;再次移动二次侧相电动势,向前转120,相当于“4 4”,标为“8”(YY8)。第四,一侧接线为三角形时,如果标记不变,极性不变,但接线由顺序三角形变为反向三角形,对应的相电位变化60。三角形连接在二次侧时,相当于时钟顺时针旋转60,组数减少“2”;如果yd1变成Yd11,当三角形连接在原边时,相当于时钟时针顺时针旋转60,组号加“2”,如果Dy11变成Dy1。4干式变压器接线组标签的应用根据以上分析,只要记录Yy0、Yd11(此类应用较多)和Dy11的接线、标记和极性,看接线、标记、极性和变化规律即可确定。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不需要画矢量图,尤其对于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更便于掌握和应用。案例一:2007年苏宁县良村35kV变电站改为双电源供电,较好条线路35kV向婺源220kV站供电,较好条线路向苏宁110kV站供电(见图3)。Yyn0d11为婺源220kV站主变接线组,YN0yn0d11为苏宁110kV站主变接线组。利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判断出这两条35kV进线的相角与c侧的相角相差330,从而得出这两条进线不能并列运行的结论。详情请访问:输配电设备网
图3双电源系统情况2:苏宁县10座35kV变电站的站用电源全部采用双电源供电。有35kV站用变压器(接线组为Yyn0)为一路供电,10kV站用变压器(接线组为yd11)为另一路供电,35kV主变压器接线组为Yd11。利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判断同一侧的两个低压电源的相角相差330,因此不能闭合并联运行。参考文献[1]徐小凤。电机和电力驱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