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第一”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权力至上”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电力供需的初步放松终于在1997年开始。少数省区达到了“权力较好”,部分省区达到了初步较好,部分省区还没有率先。如何理解和衡量“权力至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较好,“权力至上”的建议
早在1953年,当时的燃料工业部党组就在给中央的《关于燃料工业现状和今后工作部署的报告》中提出:“燃料工业包括煤电工业,工业和石油工业,是工业所有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是工业的龙头工业,对发展民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央指示说:“燃料工业的基本建设是非常艰巨和重要的。年产一百万吨的矿山或者年产一百万吨原油的炼油厂,大概需要七八年的时间,而大型水电站的建设需要更多的时间。煤电油工业是工业,较好工业,其发展速度直接关系到中所有重要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中央政府认为,在燃料工业建设问题上,有必要根据家建设和资源配置的需要,从长远角度研究制定五年建设规划。”如何保证「权力较好」?在《中华人民共和电力工业远景发展轮廓方案(19531967)》长远规划的较好个工作方向中,提出了“为保证电力的超前发展——电厂、电网、热网项目的配置和建设,应考虑比工业企业和其他火电用户投产稍早,使电力系统始终保持必要的备用发电能力。新建的工业电力中心更是需要先建电厂、热网、电网。”从这段话来看,“电力较好”应该主要表现在发电容量、输电网、配电网和供热网应该有一定的备用容量。论“适度超前发展”。《中华人民共和电力法》第三条规定:“电力工业应当提前发展,家鼓励和引导内外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开发电源,依法设立电力生产企业。”1953年,中提出了“电力较好”,随后又相继提出了“电力工业要先行一步”、“电力是先锋”、“电力工业必须由落后走向先进”、“电力工业要适度超前发展”,这些都是建立在“电力较好”的基础上的。
二、“权力至上”的理解
“电力较好”是我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政策。有以下几点看法:1。带头,保持待命。也就是说,电厂、电网、热网项目的配置和建设,应考虑比工业企业和其他火电用户投产稍早,以维持必要的备用,其中较重要的是备用发电能力。2.发电设备的增长高于发电量,发电量与工业产值保持合理的比例,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发电设备增长率应比发电量增长率高35%以上。工业电力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比例关系,合理安排发电与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关系,合理配置区域供电布局,既能满足工业,正常生产的需要,又能普遍满足工业过度增产的要求”这一要求是根据当时中落后的电力工业技术无法根本改变,许多分散孤立的电站尚未接入电力系统而提出的。从我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即使各地区、各省、各市、各地区已经基本联网,但仍存在较大负荷增速超过发电量增速的情况。就像1998年1月到9月中旬,全各大电网较大负荷增长9.2%,而发电量增速为7.34%,超过1.86个百分点。发电设备的增长还是要高于发电的。工业,的发电量与产值之间只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但不要求一定的比例,这是一个现实的说法。3.动力弹性系数大于1。有人说“强先行”,就是说强工业的民经济发展速度一定比其他工业快。用现在的话说,电弹性系数必须大于1。这种概括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工业产值的增长低于工业电力消费的增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科技的出现,工业产值的增长率可以远远高于工业的电力消耗,这是没有意义的。从近20年的发展来看,在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的年份,电力短缺非常严重。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1991-1995年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1996年降至0.74,1997年降至0.58,1998年降至0.27,但从1997年开始电力供需有所缓解。因此,无法通过权力的弹性系数是否大于1来衡量权力是否超前。似乎“先电”要统一为先行一步,保持必要的备用。在发电、输配电的门槛下,主要指标是发电设备的备用率和供电可靠性。发电设备备用率的计算简单直观,但备用率只考虑电源的供电能力,不包括输配电能力。电源的可靠性是全面的,但也是复杂的。 #p#分页标题#e#
第三,确立“权力至上”的衡量指标
持续了26年的中缺电终于在1997年被打破,并在1998年和1999年继续缓解。然而,仍然缺乏客观的衡量指标。如果有的发电公司发现原销售合同规定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和年发电量不能保证,公司收入会受到影响,感叹供过于求;一些供电企业过去以每年10% ~ 20%的速度售电,现在售电增长率已经降到10%以下,甚至出现负增长。他们也惊呼电力供过于求,忙着降价促销。这些电话让人觉得电力供应真的是供大于求。在…里
了供大于求。“电力先行”的度量指标有两项,一项是电力备用率,另一项是电力可靠性。 1.电力备用率。 电力备用率是电力系统内的可靠容量减去较高负荷,并除以较高负荷以后得出的百分数。备用率包括负载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民经济超计划发展备用,际上一般要求达到25%。凡电力备用率超过25%,属于过度超前,应尽快调整,如减少新投产容量;如果电力备用率达到了25%,则可以说做到了“电力先行”;如果电力备用率还低于25%,那么就还没有做到“电力先行”。当今工业发达家对计算备用率的各项指标有严格的要求,如规定系统可靠容量,是指电力系统高峰负荷时,各类发电设备能可靠提供的发电容量,可靠容量不包括厂用电消耗的容量,也不包括受阻容量,是在电力系统高峰负荷时实地测试后证实的容量。系统较高负荷是指电力系统实际出现的高峰负荷。 我目前电力统计中只有发电设备容量的统计,没有可靠容量的统计;另外由于层层趸售,一般电力系统只有统调的较高负荷数字,没有全系统的较高负荷。总之,我应当建立可靠容量、较高负荷和电力备用率的统计。 2.供电可靠性。 电力备用率仅仅是考虑电源的供应能力,未包括输、配电的供应能力,因此供电可靠性更全面些。世界上一些家和地区在供电服务承诺中,较好条是承诺供电可靠性,并且每年都要考核。如香港特区中华电力公司在服务承诺中,1996年供电可靠性为99.98%,也就是在一年里,电力用户的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752小时;1997年要求达到99.99%,一年里电力用户的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0.876小时,年底检查结果都达到了目标;1999年供电可靠性仍为99.99%。我近年来已经对电力的各种可靠性进行了统计和发布,电力用户的可靠性仅仅是10千伏配电干式变压器的供电可靠性,较好能抄表到户,供电可靠性计算到用户。 为了保证“电力先行”,防止再次出现缺电局面,要做到始终保持合理的电力备用率和供电可靠性,要改进我的电力规划、电力计划、服务承诺的电力统计工作,让全体电力职工、全人民都了解各个电网“电力先行”的情况。#p#分页标题#e# 来源:中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