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系统在施工现场的应用
低压配电系统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根据现行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的定义,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类型,即总氮、TT和信息技术。其中较好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力干式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我的意思是干式电力变压器的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接地)。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直接接地,但与电网接地系统无连接;n表示电气设备外壳与系统接地中性线连接。TN系统:干式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裸露部分接零线。Tt系统:电力干式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保护接地。It系统:电力干式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高阻接地),电气设备外壳保护接地。
1.TN电力系统干式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以下分别介绍。1.1.TN-c系统的特点是电力干式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1)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体。当电气设备的相线接触到外壳时,故障电流通过零线回到中性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可以用过流保护器切断电源。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2) 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的情况。如果三相负载不平衡,PEN线会有不平衡电流,加上一些负载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使中性线N带电,很可能高于50 V,不仅会使设备外壳带电,还会造成人身不安全,无法获得稳定的参考电位;(3) TN-C系统应反复接地PEN线,当接零设备与外壳接触时,可有效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从上面可以看出,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三相负载不平衡时,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碰零线可能导致触电。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决定的。
(3)带两极漏电保护开关的单相电气设备,如TN-C系统中其金属外壳的保护零线,严禁与电路的工作零线连接,不允许与漏电保护开关前的PEN线连接,但在使用中容易接错。
(4)、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通过漏电开关与工作零线连接。
TN-S供电系统将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完全分开,从而克服了TN-C供电系统的缺陷,因此TN-C系统在施工现场不再使用。1.2.总氮-硫系统的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1)电气设备相线接触外壳直接短路时,可由过流保护器切断电源;(2)N线断开时,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无电位;(3)TN-S系统中的PE线头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PE线断线带来的危险。
(4)总氮-硫系统适用于工业的企业和大型民用建筑 #p#分页标题#e#
目前,总氮-硫系统基本上用于只使用一个干式变压器供电的建筑工地或变电站靠近一氧化碳的地方
(1)、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断开。否则接零设备带电部分打壳或漏电时,不会形成单相回路,电源不会自动切断,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后面其他完好无损的接零设备外壳带电,造成电器设备外壳大范围带电,产生可怕的触电威胁。所以《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了特殊保护线必须先尾反复接地。
(2)、同一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绝对不允许部分接地。否则,当有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中性接地线的电位会升高,导致所有有保护接地的设备外壳带电。
(3)保护接零用PE线的材质和连接要求:保护接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接零线的截面,应采用黄/绿双色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与铜头可靠连接,不得铰接。电气设备的端子应镀锌或涂防腐脂,保护零线应通过配电箱内的端子板连接,其他地方不得有接头。1.3 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较好部分为TN-c系统,第二部分为TN-s系统,其接口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处。(1)电气设备遇到单相外壳碰撞时,与TN-s系统相同;(2)N线断线时,故障与TN-S系统相同;(3)TN-C-S系统中的笔应反复接地,而N线不应反复接地。通过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不会带电,因此TN-C-S系统提高了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当变电站远离现场或没有专用干式变压器施工时,采用TN-C-S系统。
2.TT供电系统
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裸露的导电部分通过PE线与接地极相连(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无电气连接)
在
采用此系统保护时,当一个设备发生漏电故障,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故障电压较大,而电流较小,不利于保护开关的动作,对人和设备有危害。为消除T系统的缺陷,提高用电安全保障可靠性,根据并联电阻原理,特提出完善TT系统的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内容是:用不小于工作零线截面的绿/黄双色线(简称PT线),并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主要机械设备下埋设的4-5组接地电阻的保护接地线为保护地线,用绿/黄双色线连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它有下列优点:1)单相接地的故障点对地电压较低,故障电流较大,使漏电保护器迅速动作切断电源,有利于防止触电事故发生。2)PT线不与中性线相联接,线路架设分明、直观,不会有接错线的事故隐患;几个施工单位同时施工的大工地可以分片、分单位设置PT线,有利于安全用电管理和节约导线用量。3)不用每台电气设备下埋设重复接地线,可以节约埋设接地线费用开支,也有利于提高接地线质量并保证接地电阻≤10Ω,用电安全保护更可靠。#p#分页标题#e#TT系统在外被广泛应用,在内仅限于局部对接地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场合,目前在施工现场一般不采用此系统。但如果是公用干式变压器,而有其它使用者使用的是TT系统,则施工现场也应采用此系统。
3、IT系统 电力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无直接连接(或经电阻接地),而受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则通过保护线直接接地。
这种系统主要用于10KV及35KV的高压系统和矿山、井下的某些低压供电系统,不适合在施工现场应用。
建设部新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规定: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因此,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如果PE线发生断裂或与电气设备未做好电气连接,重复接地阻值达不到安全的要求,也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提高TN-S接零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在此提出等电位联接概念。所谓等电位联结,是将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系统外可导电部分(如混凝土中的主筋、各种金属管道等)通过保护零线(PE线)作实质上的电气连接,使二者的电位趋于相等。应注意差异,即等电位联结线正常时无电流通过,只传递电位,故障时才有电流通过。等电位联结的作用。(1)总等电位联结能降低预期接触电压;(2)总等电位联结能消除装置外沿PE线传导故障电压带来的电击危险。因此施工现场也应逐步推广该技术。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接地形式都绝不是万无一失绝对安全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按JGJ46-2005规范要求进行系统的设置和漏电保护器的使用,严格履行施工用电设计、验收制度,规范管理,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