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电体制改革加强农电管理
卢希安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和沱江之滨,是一个丘陵县,面积1513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总人口103万。现有电站装机容量3.8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全县以地方电力为主,全县所有乡镇、村庄和社区实现电气化,家庭电气化率达到99%以上。1999年10月通过第三批农村水电一级电气化县建设验收,也是全农村电网建设改造重点县之一。
四川何仪电力有限公司是原户县电力公司于1994年经四川省经济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公司年供电量近1.9亿千瓦时,售电量1.7亿千瓦时。总资产3.8亿元,净资产1.5亿元。它负责全县工业生产和农业民生供电,是卢希安县实施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主体。
1998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务院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电体制改革、加强农电管理的决定精神。针对农村电力管理混乱、农民电力负担重的问题,我们以“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改革电价形成机制”为主题,在卢希安地方电网进行了农村电力管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方法是:
先先,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乡镇电力体制改革是“两改一价”工作的重点,也是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的关键。
在实施农网改革、农电体制改革和电价改革之前,卢希安县地方电网是以公司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该公司管理当地电网的发电、输电和配电网络以及大量用户。对于农村用户,公司只去压缩机站区总表,户由乡(镇)水电管理站管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电力管理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具体表现在:
1.电网设施差。过去,卢希安地方电网的农网建设是在资金和物资短缺的建设门槛下形成的,是以政府援助的形式逐步发展起来的。供电半径大,线径小,布局不合理,设备老化。此外,农村电力没有资本积累,缺乏维护和更新能力,导致电能质量差,线损高。据1998年调查,全网乡(镇)站区以下平均线损达30.9%,不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供电的要求。
2.农村电力队伍庞大。原乡(镇)水电管理站既是水电局的派出机构,又是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政府和企业的职能相结合。除核定人员编制外,还聘用了大量临时人员,产生了900多名乡(镇)农电工、村和社区电力管理人员。另外,没有严格统一的选拔标准,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学历低,技术差,人员不稳定,管理水平低。
3.站区管理薄弱。公司对农村用电的管理原则上以台区总表为界,各乡(镇)水电管理站负责农村用电的具体管理。台湾地区管理自成体系,管理方式多样,长期混乱,管理薄弱。
4.理财混乱。在乡(镇)水电站管理中,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等严重问题 #p#分页标题#e#
6.农村电力事故很多。受管理体制、基础设施、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乡镇及以下电力管理十分薄弱,存在诸多隐患。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停电、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第二,制定改革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为了解决我县农村电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减轻农民不合理的用电负担,促进农村电力工业的良性发展,根据党中央、务院《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精神,卢希安县自1998年初开始实施农村电网建设和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坚决推行农村分类综合电价。
逐步形成县乡电力综合管理新体系。
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推进,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有序实施,分步实施。卢希安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人大、政府、CPPCC及相关单位领导参加的农村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农村电力改革、农村电网建设和电价改革;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卢希安县实际,制定了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与乡(镇)政府签订责任书,为农村电力管理综合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和实施依据。
2、广泛深入宣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在成立组织的同时,通过广播、电视、召开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努力营造全面改革的浓厚氛围。公司印发了务院2号文件和农电管理规范管理办法到户,让广大农民了解“两改一价”的策,认识到只有通过农电体制改革,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才能提高供电质量,降低农电成本,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宣传,提高了干部和用户支持农电体制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改革管理体制,规范农村电力管理。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调整,范围广,工作量大。在县委、县政府和水电局的领导下,公司按照县政府《关于实施农电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大幅度进行了农电体制改革。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使农电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沪县水电局、人事局根据县政府《关于实施农电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关于成立了乡(镇)农电管理工作交接领导组的通知》、《关于实施农电体制改革的纪律要求》,成立了由水电局、公司领导参加的交接领导组,各单位抽调120多人组成5个工作组分片开展农电体制改革及接交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村级干部积极参与配合,使农电体制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公司按照县政府文件要求,将原来各乡(镇)水电管理的电力管理职能分离出来,单先成立公司下属的21供电所,并抽调l00多人充实基层,实现了县乡(镇)电力一体化管理。对村级农电人员的选聘,按村级电工选聘管理办法规定的选聘条件、工作报酬、考核办法等进行。专职电工按400户至500户设置一名的原则确定人数。村级电工从现有的900多人降到460人,并在文化、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提高。#p#分页标题#e#
二是规范农电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公司针对农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着手,拟定了农村电力管理办法、农村电工选聘管理办法等10多个制度、规定,从用工管理、用电业务、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统一了管理和考核标准,使农电管理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方面发展,做到工作有规范、考核有标准。
三是规范电力营销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先先,按照务院2号文件精神,改革现行农村电价的形成机制,建立电网改造投资偿还机制,加快城乡用电同网同价进程。公司严格执行家电价政策,坚决杜绝乱加价、乱收费,严禁代收代征各种不符合同家规定的价外收费,实行农村电价与城市电价统筹安排,社会公平负担:其次,在电力销售管理上,实行电力企业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的“四到户”管理,建立规范的抄表收费制度,采用两卡两表管理,随时接受监督和检查。全面推行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和电量公开、电费公开、电价公开,每月向用户公布当月电量、收费情况。在营业点挂牌公布电费收取标准。加大力度整顿农村电工队伍,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职工业务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发扬“团结、开拓、务实、奉献”的和益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
取得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
四是推行台区责任制。为进一步深化农电系统内部管理改革,充分调动全县各乡(镇)供电所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打破“大锅饭”,达到强化管理出效益的目的,公司制定了台区工作负责制,下达了各供电所的供售电量、线损率、电费回收率、安全、维修、维护等各项经济、安全指标,实施后,收到较好的效果。台区负责制把公司管理人员与聘用人员负责管理的台区的线损、电费回收、安全等指标全部量化,以量化指标与职工效益工资挂钩,融职工的责、权、利为一体,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加强了职工责任心。
五是对农电资产实行“产权不变,委托管理”办法。对整个农电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并明确产权,然后在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委托给公司管理,由公司统一负责资产的维护管理和改造。与村级组织签订了《农村电力管理协议》,明确了各自的权力和义务,从而加大了农电管理力度。
4、加快农网改造,实行电价改革。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只有有机结合,才能较终降低电价、减轻农民负担。我县在抓好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了农网改造步伐。公司依照家计委颁发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制定建设改造规划。拟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电站3座、10千伏线路200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210公里,更换高耗能干式变压器555台,3.13万千伏安,新投干式变压器200台1万千伏安,新建低压线路600公里,改造低压线路800公里,计划总投资1.72亿元。到1999年10月底,已完成农网改造投资7000多万元。#p#分页标题#e#
公司在农网改造的同时,实行了电价改革。1999年1月起,改按干式变压器台区分摊线损到户为实行一乡(镇)一价的到户分类综合价,平均线损降到25%。计划今年农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改一乡(镇)一价的分类综合价为地方电网一网一价,平均线损降到20%;第三步改一网一价为城乡同价、一县一价,平均
线损降到15%。
三、改革体制,强化管理,成效显著
一年多来,乡镇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全体农电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及广大农户的赞同与拥护。
1、实施农电体制改革,减少了中间环节,农电队伍规模缩小,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年人员工资减少近60万元,各种不合理开支减少约100万元,政府、社会集资摊派减少50多万元,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户和电力经营者的负担。经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公司销售电价从原来逐步上调改变为逐年下降,农村电价得到了有效控制,正朝着城乡统筹、分平负担的方向发展。
2、规范农电管理后,实行了“三公开”、“五统一”、“四到户”管理,农户用电有了一个明白帐。加强对线路表计等供电设施维护管理,严肃处理窃电行为,公司职工用电也严格按照规定计量收费,基本杜绝了“偷漏电”、“人情电”、“权力电”、“霸王电”现象,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3、通过农电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电价改革,农村电网设施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电能质量,减少了事故,线损下降到了20%,电能质量提高,中间环节减少,成本降低,管理规范,使到户平均电价由每千瓦时0.89元降到了0.79元,减少了0.10元,每年减少农村用户电费支出500多万元。2000年元月起实行一网一价,全网用户平均电价从每千瓦时0.79降到0.69元,减少0.10元,每年将再减少农户电费支出263万元。
4、通过改革,公司在农电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得到提高,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开拓农村市场,更好地为农业、农民、农村经济服务。
来源:中电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