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型后的线损管理
一、二次网络改造情况介绍作为浙江省二次网络改造试点县之一,我局1999年至2000年完成了城乡网络改造任务,共投入农村网络资金5521万元,城市网络资金1280万元。新建了一座35KV箱式变电站和一座8000KVA主变压器。新建改造一条35KV线路;新建改造10KV线路20条,新建10KV线路42公里,改造6公里;重建。全区150个行政村电网全部改造,新增(改造)低压线路600公里(按线路计算),新安装(改造)5万米/户,更换370千伏安/7台高损耗配电变压器,新增站区,增容9200千伏安/70台。市区新增10KV开关站5座,新增10km电缆。第二电网改造后,我区电网结构和电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第二电网改造技术方案在这次农村电网改造中,我们制定了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程序:1。配电变压器应靠近负荷中心,接入线路方便,运输方便,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2.配电变压器应采用S9全封闭低损耗配电变压器,替代64、73系列高能耗配电变压器。3.干式变压器的容量应完全满足近年来负荷发展的要求。单个干式变压器的容量应小于200千伏安及以下。设定单台配电变压器的供电半径,以满足较终用户的电压合格率为标准。一般应小于500m。负荷集中的乡镇供电半径小于300米,山区供电半径小于800米。4.低压线路导线由配电改为中心、左右二次出线,其截面应满足载流量和机械强度要求,不小于:综合线路主线LJ-70mm2,支线LJ-50mm2。导体的零线与相线的横截面相同。5.连接线采用不小于10mm2的铝塑电线1~2户,不小于16mm2的铝塑电线3~4户,不小于25mm2的铝塑电线5~6户。6.一户一表采用DDS70和DDS-1电子电能表,计量精度高,耗电低,防窃电。配电网技术导致线损的主要因素有:配电变压器、电表等高能耗设备;电网结构不合理,如高低压线路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太小;电能表计量不准确;线路和设备的老化和加热。由于我区农网资金充足、起点高、改造有序,此次改造后影响农网技术线损的主要因素已基本解决。
城市网络的建设品位一直很高。我区公共变压器低压线路主线采用JKYJ-70及以上,支线采用JKYJ-50及以上绝缘铜芯。低压以站区为中心,左右二次出口,供电半径小于300m;一户一表全方位推广,6mm2铜线为连接线;10KV由开关站供电,即变电站出线用YJV22-240铜芯电缆专用于负荷中心10KV开关站,然后由开关站向周围辐射供电,开关站出线供电半径小于500m。城市电网改造的资金主要用于新建开关站和铺设相应的电缆,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第二电网改造后,我区电网结构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配电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建设和改造。
tra后线损构成分析
1999年我局10KV总供电量为3.22亿千瓦时(不含无损电能),总售电量为2.953亿千瓦时,线损率为8.27;其中,城市公用变压器用电量5570万千瓦时,城市干式变压器用电量0169.4万千瓦时;城市低压线路线损率未知,暂按10计,供电6190万千瓦时,低压损0619万千瓦时;10KV导线理论平均线损率为1,即0.0322亿千瓦时。因此,统计中包含的配电网总线损为(0.01694 0.0619 0.0322)=0.11104万千瓦时,所以理论上10KV以下配电网综合线损率应为0.11104/3.22=3.45。从这个计算,我局的管理线损应该是3.45,与实际管理线损8.27相差甚远。由于上述计算方法中的理论线损已经包含了各种技术线损,年度计算方法对线损的计算影响不大,比如预估表、月末不同步、用电卡表中售电差异等。因此,窃电是我区综合线损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近年来,据报道,我们也抓到了大型窃电,方法隐蔽,窃电金额巨大。但由于缺乏专业强大的团队和管理方法,这方面的工作几乎没有开展,导致窃电现象日益激烈。 #p#分页标题#e#
2.低压线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二网改造的完成,农村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到2000年7月,我区所有行政村同网同价,低压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耗由供电局承担。1999年我局农村综合变压器供电4611万千瓦时,售电0.3891千瓦时,配电变压器损耗0.0151万千瓦时。从上面可以看出,1999年农村电网低压线路损失率为(0.4611-0.3891)/0.4611=15.6,即0720万度;如果计入综合变压器及其低压线损,我局1999年10KV及以下综合线损率达到(0.016940.061
9 0.0322 0.072 0.0151)/3.22=6.15。虽然经过农网改造,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率降为12以内,但仍是影响我局综合线损的一大因素,这也是我局今年线损持续增长的一个原因。为此,除了抓好反窃电之外,尽力降低低压线路的损耗,也是我局降低综合线损的一条重要途径。四.降损措施综上分析,在二网改造后,技术线损已不是影响配网线损的主要因素,我们也不可能在近期再对城乡配网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当前,影响配网线损的主要因素是:运行管理、相关政策以及负荷的合理分配和调整。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办法:
1.大力开展反窃电认识到窃电现象的严重性,较近,我局成立了专门的查窃电队伍,对怀疑有问题的用户采取突击检查与反复检查;大力开展用电营业普查;对发现有问题的表计立即校验;对检举窃电者采用保密及重奖等方法。
2.制订降低低压线损的方法今年7月负荷高峰时期,我局的442台城镇公用变及农村公变进行了较大负荷实测。测试结果表明,有10的配变在较大负荷时超负荷运行;有25的配变,零相不平衡电流超过50;有60的配变低压线路,其左右二回线路的电流差达1倍以上。按要求,出线口零相电流不平衡率不能超过10,而配变也应在负荷中心为宜,即左右二回出线负荷应相对平衡。因此,今后低压线路损耗的控制,要在负荷平衡上多下功夫,这是一项不用投资而效果明细的措施。
事实上,根据二网改造后的电网情况进行理论线损计算,农村低压线损可控制在10以内,城镇低压线损可控制在5以内。以此为依据,以99年电量为基准,则农村公变(原综合变)下低压线路损耗为0.04611亿度;公用变下低压线路损耗为0.03037亿度。我局10KV及以下线路综合线损率为(0.01694 0.03037 0.0322 0.04611 0.0151)/3.22=4.37。因此,只要我们积极努力,10KV及以下线路综合线损率控制在5以内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所剩空间不多。所以,在运用管理手段,使我局综合线损大幅下降的基础上,随着用电量的大幅上升,运用技术手段进行降损节能也应继续贯彻、落实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之中。
3.表计安装随着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线路的联络点越来越多,如城关镇的一组10KV线路,有9条线路相互联络。由于联络运行方式改变频繁,而在联络处又没有计量的电度表,因此,在变电所各条10KV出线关口电度表计量的电量根本不是该条线路的实际供电量,所以,根据该电量统计出来的线损也不是该条线路的实际线损。唯一确切可信的线损率,就是把所有联络线路的总供电量加起来,减去这些线路的总售电量而得出来的线损。这样得出的线损率,由于范围太广,不能定量地分析线损过高的具体原因,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条线路线损过高,因而也就不可能制订出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降损措施。另外,城镇公用变,低压出线关口处没有安装电度表,因此,低压网的线损与10KV线路及配变的线损混在一起,无法进行低压线损的计算,不利于分压统计与管理。而表计安装,既可以保证管理线损可以按线(甚至按段)、分压进行统计,也可保证理论线损按线(或按段)进行计算,使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的可对比性加强,进一步提高了理论线损的可信度。对此,我们的解决办法是:#p#分页标题#e#
(1).公用变装关口电量表我局对全区153台公用变出口安装计量电度表,其作用有二个。一方面,该电度表的安装,为10KV配网的“电量分配法”理论线损计算提供电量;另一方面,该电度表的安装,可以实现线损的分压、按配变台区计算,有效控制和管理低压网络的线损。
(2).农村10KV配网联络处联络开关采用带计量装置的开关。农村10KV配网的联络方式是手拉手联络方式,原则上以架空导线为主,按每10—16个用户数分段。为此,建议在联络处安装带有计量功能的柱上真空开关,有可能的话,应考虑所有的分段及联络开关均为带计量功能的柱上真空开关。
(3).城网分段计量在城区,我们以划块供电的方式,把城区划成10多块,并在每一块建造一个10KV开关站,再由开关站向周围放射形供电.在变电所出线口、开关站进线及联络开关处、开关站各出线口均安装有计量电度表,并通过遥测至调度端。由于计量范围大大缩小,一旦发现线损不正常情况,便可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突击检查。
4.多功能低压开关箱的应用为了在公用变装关口电量表、随时掌握公用变出口线路负荷平衡情况以及随时掌握配变出口端电压,我局在每一台公用变下安装了XLW-3型多功能低压开关箱。XLW-3型开关箱采用铝合金箱体,长*宽*高为600*530*850,箱内设备为:电度表DT862a一只,电流互感器LMK-0.66500/5三只,电压表6L2-V0~450V一只,LW5-16-YH3/3电压转换开关一只,电流表6L2-A500/5三只,刀熔开关HR3-600/33一把。运行及安装人员,可随时通过开关箱窗口观测出线电流、电压,及时调整负荷。每台配变安装二只开关箱,每回出线使用一只多功能开关箱。
5.降低公变出口电压随着二网改造的完成与一户一表的普及,高低压线路压降大大减少,同时,变电所A点电压合格率按考核要求达到了99以上(电压在10KV~10.7KV为合格),因而出现了用户端电压过高的新现象,较高时达相电压240V,而配变出口线电压也达420V。过高的电压不但会造成用户电气设备受损,同时使低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无法投运,增加了配网及配变的损耗,为此,建议把配变档位由第二档(10KV/400V)调至较好档(10.5KV/400V)的同时,通过在多功能开关箱中电压表加强对干式变压器出口端电压的监测。
6.鼓励用户安装专用变随着供电贴费的逐步取消,电价政策将鼓励小工业用户从原农村公用变下用电转为安装工业专用变,在这方面,供电部门应大力宣传,并制定相关政策。目前,我区农村公用变下的工业用电电价仍维持原先的0.999元/度,且不实行峰、谷考核。而工业专用变下的电价仅为0.7元/度左右,且实行峰、谷考核。因此,使用专用变每度电可节约0.3元左右,经计算,有些用电大户2年左右就可收回新装专用变的投资。而工业用户安装专用变后,可大大减少公用低压线路及农村公变的损耗,同时,还可使公用变下的照明用户的电压更加稳定。#p#分页标题#e#
7.加强理论线损的计算理论线损的计算,为管理线损提供了依据,为此应尽可能提高理论线损计算的精度。我局采用基于配网GIS地理信息系统及调度SCADA的实时、完全理论线损。以往的理论线损计算,在电流数值的采集上,均采取近似方法,如典型日法:采用代表日的数据进行计算,代表日每小时内负荷不变,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后,代表一个月的线损。现在,几乎所有的供电局均实现了调度自动化,甚至变电所实现无人值班,在调度端可采集到大量的实时数据。如我局的SWJ-700型SCADA/EMS调度系统,对变电所各端口传输上来的电流、电压、功率除了实时显示外,还以5min一次的频率进行实时数据的保存。
经测试和资料表明,5min一次的实时数据,完全可以代表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用这个数据进行10KV配网的完全、实时理论线损(即以月为单位,以全月的5min一次的数据进行理论线损计算)相对于典型日法,无疑是一大进步,其得到的理论线损,向实际线损又大大地接近了一步。
我局开发的MIS管理信息系统及GIS配网地理信息系统已投入运行,通过接口,调度端的所有SCADA历史及实时信息接入MIS数据库。我局的实时理认线损计算就在MIS上运行,目前,我局已运用此方法对全局所有的49条10KV线路进行了理论线损计算,结果令人满意。